游泳前有清耳屎的習慣嗎?當心害耳朵出問題。醫師表示,游泳前不應該清耳屎,因為適度耳垢有保護作用,可以抵擋異物跑進耳朵深處,倘若清潔不當,把耳垢往內塞,游泳完後又跑去泡水,容易讓耳朵出現聽不清楚、發脹的情形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麗慧表示,耳道是由外側1/3軟骨、內側2/3硬骨組成,深度約2.5公分,從外到內,上皮組織會越來越薄。正常的上皮組織會生成一些耳垢,即保護層,可阻擋外來細菌,如果清潔過度,讓上皮組織裸露,這個時候去游泳,若池水不潔,或是耳道本身有傷口,就容易引發外耳炎。

外耳炎常見症狀有哪些?林麗慧說,外耳炎常見症狀發生在游泳後,初期會發癢發脹,接著產生疼痛感,拉耳朵或張開顳顎關節(下巴)時會不太舒服;再嚴重一點,可能會流出分泌物,甚至發臭長膿,如果耳道阻塞,會出現聽不清楚的情況。至於是否會往內感染,因外耳與中耳之間有耳膜隔開,能阻擋異物及水入侵,但若有慢性中耳炎或耳膜穿孔,就另當別論。

治療外耳炎,第一步會清潔發炎物質,建議病人到耳鼻喉科做局部治療,不要嘗試自行清理,以免越清越受傷。清除發炎物質後,可使用含抗發炎成份的耳滴劑,居家就可調養。如果發炎嚴重,局部治療效果不佳,醫師會開立口服抗生素及止痛藥。

關於塑膠你可以看到有各式各樣的標示註記,例如寶特瓶瓶身底下或側邊看到三角形中間數字寫著1的符號,這是國家制定的7種標準塑膠回收品項的規定符號,接下來帶各位來看,有哪7種塑膠零件的分類呢!數字1,代表的是PET塑料(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),最多出現在寶特瓶中,也是最常使用的。數字2,HDPE塑料(高密度聚乙烯),可以跟食物接觸,最常看見的是切菜的砧板,也是一種很堅固耐熱的塑膠。數字3,PVC塑料(聚氯乙烯),添加塑化劑的PVC可以增加柔軟度,可見於使用在洗碗精盛裝。數字4,LDPE塑料(低密度聚乙烯),可以與食物接觸使用,也會有塑膠袋、保鮮膜等等的用途,用途很方便實用,耐熱度也有到70-90度。數字5,PP塑料(聚丙烯),原料無味無毒,也是常見的塑膠容器,可以看到很多容器都是使用PP,顆粒也是白色的。數字6,PS塑料(聚苯乙烯),傷害最大的一種塑膠製品,非常不建議使用保麗龍產品。數字7,OTHER (其他),其他的塑料都會被歸類到 7類。在使用這些塑膠零件的時候,要看清楚標示,盡可能選擇對塑膠零件地球環境較沒有負擔的塑膠製品為好,如果真的要使用,也要記得分類好,如果是比較細小的零件,也要仔細拆分,不要偷懶就丟到一般垃圾堆,讓我們一起為地球盡心盡力吧!

至於網路流傳游泳前要清耳屎,林麗慧說並不恰當,適度耳垢可阻擋異物跑進耳朵深處,如果清理不當,將耳垢往內塞,游完泳又泡水,耳朵易有發脹、聽不清楚CNC塑膠加工現象。

除了游泳外,部分外耳炎病人是因到理容院過度清潔耳朵,尤其使用金屬耳扒,易造成耳道受傷,如果再用未滅菌的棉花棒清理,就容易把細菌帶進耳朵。

如何預防外耳炎?林麗慧建議,平時不要過度清潔耳朵,游泳時注意水質乾淨度,戴材質較軟的矽膠耳塞保護耳朵,同時要定期清潔與汰換;如果洗澡洗頭怕耳朵進水,可先用棉花或衛生紙塞在耳道口,洗完再取出。特別是免疫功能低下或糖尿病患,若耳朵有小傷口,較易引發後續嚴重感染,須多加留意。

arrow
arrow

    謝佳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